國內服裝品牌漲價洋品牌升溫 切勿盲目崇洋媚外
最近斯密街商務咨詢公司做了一項研究,分別在中、美兩國選取50個服裝品牌的500件產品,對比價格后得出的數據是:中國的服裝價格,平均比美國高出70%。根據消費者的反映,某些服裝批發(fā)市場的產品價格翻了一倍,高檔商場里的服裝價格更是采取倍率定價的方式,即以成本價的幾倍為定價。國內服裝品牌漲價了,國外品牌在中國也迎勢而上,據了解,兩年前一件John&david的毛衣折扣價為幾百元,但今年已經升到一兩千了。
根據有關數據,現在的服裝價格與兩年前相比,漲幅起碼為20%。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國內服裝品牌漲價這么厲害?
一、原材料成本上漲:今年國內羊絨類服裝漲價到20%,與羊絨毛價格的上漲直接相關。
二、人力成本上漲:服裝店員工流動性比較大,為了留住員工企業(yè)提高了他們的薪資待遇
三、商場租金提高:近年來地價越來越高,這也導致了商場租金的提高,運營成本的增加。
四、技術人才較少:國內服裝行業(yè)以低價為競爭手段,許多設計、技術人員待遇低而轉行。
國內服裝品牌漲價不少,于是不少人尤其年輕一代,把目光轉向了同等價格的國外服裝品牌。但是,國外服裝品牌并非都是物有所值,在國內高檔市場專柜銷售的國外品牌,在本國甚至僅僅是超市里的廉價物。由于國內消費者不了解國外品牌的情況,而國外品牌只對中國消費者宣傳優(yōu)勢,對于缺點則一概不談,所以在專柜里閃閃亮的國外品牌就成了受歡迎的奢侈品。其實,這些被消費者盲目地捧上天的產品,很多都是在中國生產的,比如Prada、Boss、Coach等,而售價比本國的要高不少。有關專家提醒大家,某些高價的國內服裝品牌無論在設計還是質量上,都不遜色于國外的一線品牌,勸導大家理性消費,不要盲目崇洋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