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業(yè)出口轉內銷的陣痛
受金融危機影響,去年以來我國服裝出口量銳減。而眼下正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服裝博覽會,被業(yè)內普遍認為是今年應對行業(yè)困境的一聲春雷。不過,記者在現場了解到,今年展位面積及參展商數量與往年相比都明顯下降。
記者說:“走進博覽會現場,我們從鏡頭里看到的熱鬧場景似乎和往年沒什么不同,但我們從這里了解到,和往年相比呈現兩少一多的特點。會展面積由去年的11萬平米縮小到10萬平米,參展商的數量也從上千家減少到800多家。”
展會上,雖然不少國際知名品牌也如約而至,但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價位,展位數量也縮水近4成。而主攻海外市場的國產品牌也不得不調整競爭策略,用新設計和新材料來吸引國際訂單。像這個展位上的服裝,看上去和普通服裝沒什么兩樣,但它的原料卻是被人們稱作毒品的大麻,不過它在種植的時候已經過脫毒處理。面對低迷的出口市場,參展商希望靠這種新品擴大歐洲市場份額。
雅戈爾負責人說:“這種麻制品在歐洲市場的銷量還是每年增長30%左右。”
而不少皮革、皮草制品則在設計中融入了更多中國元素作為賣點。在海寧皮革城的秀場,京劇臉譜,漢字和龍形圖案的設計很是引人關注。不少業(yè)內人士坦言,面對當前出口困境,國產服裝缺乏大品牌的瓶頸尤為突出。
設計師說:“在加工領域我們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品牌的附加值特別低。”
根據海關統(tǒng)計,2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比1月份下降了56.2%,而1、2月份的出口總量同比去年下降了14.5%。
紡織服裝業(yè)何去何從“出口轉內銷”的陣痛
為幫助紡織業(yè)走出困境,國家出臺了包括紡織業(yè)振興規(guī)劃在內的多項舉措。昨天,國家又宣布把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從15%提高到16%。與此同時,為了拓展市場,不少外貿服裝企業(yè)還把目光轉向了國內市場,這樣的轉變確實為企業(yè)賺得了人氣,但這看似繁榮的背后,也有著企業(yè)的艱辛。
不少商戶告訴記者,在金融危機波及下,不少外貿服裝企業(yè)為了快速回籠資金,紛紛進入一些服裝尾貨市場進行超低價甩賣。
商戶說:“像去年要賣到140塊錢一件的衣服,今年可能就賣到110塊錢”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