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翁7萬針繡成《蘭亭序》
- nbsp; 如果不仔細看,一般人不會想到,一幅清秀雋永、大氣磅礴,長200厘米、高60厘米的行書“范本”——《蘭亭序》作品,是一幅刺繡;讓人更感意外的是,該作品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爺子,歷時2個多月、用7萬多針親手繡成。
陪老伴選刺繡,自己著了魔
“繡花爺”名叫鞠漢亮,今年65歲,是當?shù)貦C關(guān)一名退休干部。昨天下午,記者慕名來到其家中,老鞠馬上放下手中的針線,“人家都說繡花女,而我倒成了繡花老頭了”。
今年1月份,老鞠陪想學“十字繡”的老伴前往專業(yè)店選十字繡模本,結(jié)果老伴沒“相中”一件,他卻對店內(nèi)陳列著的多種書法繪畫繡品模本著了迷,尤其一幅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如果繡成掛在書房內(nèi)中,那該多好!你不繡我來繡。”老鞠堅持買下了繡布、繡針,準備親自動手。知道他是新手,小店老板善意提醒,《蘭亭序》長達1.98 米,筆畫連接非常復雜,刺繡難度大,他勸老鞠不妨從其他簡單樣本繡起,生性好強的鞠漢亮一聽卻鉚上了勁:“我要繡就先繡它!”
為刺繡專門配了三副眼鏡
鞠漢亮告訴記者,十字繡乍看容易,繡起來卻是個精細活。繡布上滿是密密麻麻的小十字格子,每個小格子對角四個針眼?!短m亭序》正文加上30多枚印章,一共是324個字,36000個“十字”,一個“十字”兩針,總共72000針,每一針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容不得半點差錯。 為防止出錯,事先他戴上老花眼鏡,找出放大鏡,邊看邊琢磨,看好以后再用紅筆在相同的繡線符號上做記號,然后再動手。后來他專門配了 三副眼鏡,遇到看不清的字,就戴上高倍的。當看到一個個漂亮有靈性的“行書”,在他的針下躍然繡布上時,那種滿足感難以言表。這一繡 ,就繡上了癮。
“有時繡到夜間一點多,也不肯睡覺;中午吃飯喊幾遍,就是看不見他出來”,老伴怕他身體吃不消,定下“規(guī)矩”:每繡一小時,需起身舒展下腰身,活動活動;每晚10點前要上床休息。“但當時真的著了迷,即使睡覺吃飯 ,滿腦子想的還是蘭亭序,感到越繡越離不開它。”老鞠自己說。
糾正了模本中三個錯誤
愛好書法的老鞠,曾多次臨摹過蘭亭序。在繡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了模本三個錯誤,其中一處“雖取舍萬殊”中的“殊”字少了“歹”。 他為此專門找到賣繡布的老板,“蘭亭序是行書范本,一定要忠實于原作品,不能有一點點錯誤,否則別人千辛萬苦繡成的作品,會留下很大 的遺憾”,老板聽說后,一邊對他挑起大拇指,說他第一次刺繡就會“挑刺”,很了不起,一邊表示馬上對其他模本進行改正。其實,不光對作品本身挑剔,老鞠對刺繡本身要求也很高。有一次,一片繡好后他發(fā)現(xiàn),其中一針錯了針腳,最后他一針針地拆了重來。就這樣,兩個多月后,“行針”7萬多后,老鞠的《蘭亭序》終于繡成,被裝裱后放在書房內(nèi),一連很多天,他在作品面前一站就是半天,“那種成就感簡直沒法用語言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