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智庫對當前東歐金融形勢的分析
由于東歐國家貨幣持續(xù)貶值以及外資“逃逸”,使該地區(qū)的金融形勢令人堪憂。普遍認為,東歐國家的金融信心、流動性及償付能力處于危險的境遇。為此,意大利工業(yè)家聯(lián)合會研究中心(CSC)最近對東歐的金融形勢進行了詳細分析,其要點如下:
總體而言,雖然金融危機不一定波及世界所有國家,但近年來世界經(jīng)濟形勢的動蕩告誡人們,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難以想象的事情會有可能成為現(xiàn)實。東歐國家銀行的大部分債務來源于西歐國家,尤其是歐元區(qū)的西歐國家銀行。“次貸”危機對西歐國家金融業(yè)的影響是否會在東歐國家出現(xiàn)“疊加”效應?
一、國別差異
東歐各國的金融現(xiàn)狀和經(jīng)濟形勢各有不同,因此很難做出比較“廣義”的分析與判斷。國別差異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波蘭、捷克共和國、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和土耳其5國受“次貸”引發(fā)的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小。在公共財政赤字方面,上述5國甚至好于歐元區(qū)的一些國家,如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他們的金融體系總體來講比較穩(wěn)固和平衡。因此,這5個國家在貨幣和稅收政策上仍然有較大的調(diào)控空間以應對更深層次的影響。
金融危機風險較大的東歐國家是巴爾干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和匈牙利。這些國家私營部門的不平衡和外資進入的大幅度“剎車”,使得其金融體系變得極其脆弱。主要表現(xiàn)在:
1、高外匯赤字,如巴爾干國家、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外匯赤字與GDP 的比例已經(jīng)達到兩位數(shù);
2、高外債,大部分國家的外債所占比例接近其GDP 的50%,拉脫維亞外債占GDP的140%,保加利亞和匈牙利的外債接近GDP的100%,加上其貨幣持續(xù)貶值,外債負擔加??;
3、銀行外匯資金占總資金的比例過高,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和匈牙利該比例超過50%,這也使本國貨幣貶值的壓力進一步加大,這些國家60%的銀行由西歐信貸機構控制。
國際銀行組織國際金融研究所(IIF)預測,2009年流入東歐市場的私人資本凈額將由2008年的2540億美元下降到300億美元。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