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靠貶值來刺激出口?--國內著名專家縱論人民幣的走向
- 習慣了匯改以來人民幣穩(wěn)步升值的步伐,在面對2008年底的連續(xù)跌停走勢時,國人一時竟看不明白。
是不是要靠人民幣的貶值來刺激出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美元在2009年將如何影響人民幣的走向?國家利益之間的博弈、金融戰(zhàn)略的實施,都與這一紙貨幣息息相關。
短期波動加大,長期升值難改
文 亮,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
自1994年初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市場匯率并軌以來,人民幣匯率擺脫過去長期趨貶的弱勢形象,步入升值通道。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政府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的政策,進一步奠定了人民幣的新興強勢貨幣的國際地位。然而,隨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全球金融海嘯愈演愈烈,人民幣匯率升值步伐再度被外部沖擊所打斷。
進入2008年下半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不斷惡化,其對人民幣匯率升值趨勢的影響逐步顯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
一是香港市場無本金交割的的美元對人民幣遠期交易貼水逐漸收窄,并自2008年9月底以來各期限美元對人民幣價格均出現(xiàn)了持續(xù)的升水,顯示海外市場的人民幣匯率預期已經從升值轉為貶值(見圖1)。2008年10月中旬起,境內各期限美元對人民幣遠期外匯買賣的價格也由貼水轉為升水,這表明境內也開始出現(xiàn)人民幣貶值預期。
二是隨著2008年10月以來美元在國際市場對除日元以外的其他世界主要貨幣匯率大幅走強,境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向波動性增強,2008年10~11月的累計40個交易日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貶值的天數占比達55%,較前三個季度增加了9個百分點。2008年10和11月連續(xù)兩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月度貶值1.3%和1.6%(折年率)。
三是2008年12月的第一周,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格相對當日匯率中間價出現(xiàn)連日觸及跌?;蛟诘r附近成交的情況,這是1994年匯改以來的首次。期間,銀行間外匯市場一度有行無市。
2008年12月初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格的一輪連日急跌,并非是貨幣當局匯率政策取向由強轉弱的變化。官方人士也一再表示要繼續(xù)維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wěn)定,不會用貶值手段來刺激出口。銀行間外匯市場振蕩加劇,可能只是傳遞了貨幣當局逐步減少外匯市場干預,容忍市場交易匯率波幅加大的信號。以往,銀行間市場價格波動區(qū)間較窄,一定程度抑制了市場交投和市場價格形成。貨幣當局早已多次表明要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形成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F(xiàn)在適逢全球金融海嘯正由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部門蔓延,10月份以來公布的中國出口、工業(yè)增加值、財政收入、通貨膨脹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大幅下滑甚至轉為負增長,引發(fā)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普遍擔憂,擴大日外匯交易匯價波幅正好給了市場宣泄人民幣貶值預期的一個渠道。2008年12月的第二周以后,市場逐漸恢復平靜,日交易匯價呈現(xiàn)雙向波動。另外,由于近期美元在國際市場大幅反彈,人民幣匯率名弱實強,2008年10~11兩個月名義有效匯率累計升值5.5%,2008年前9個月升值幅度僅為9.6%(見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