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的產生及影響
庫存和缺貨在每個企業(yè)、代理商、經銷商中都會出現(xiàn)。庫存越多將對企業(yè)和代理商、經銷商帶來不良的影響,甚至會營銷資金的積累和流動。而缺貨則會影響企業(yè)的正常運作。那么庫存和缺貨是如何產生的?又將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服裝鞋帽行業(yè)流行趨勢明顯,女士鞋業(yè)更是一年一個趨勢。過量的預計款式的客戶消費量,導致了實際需求沒有那么高的時候,積壓就成了必然的結果。現(xiàn)在經銷商為了保護自己,選擇供應商時,都要求廠家?guī)椭瘻N、過季的女鞋。
在企業(yè)的每年訂貨會中,各代理商不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求情況下單,而是看別人對某種樣式的產品下單較多,大家一窩蜂都去下單。而企業(yè)也常常主觀地認為大家訂貨多的款式一定流行,客戶一定認可。沒有很好地參考本地市場的流行趨勢、客戶喜好,一切全憑經驗。結果,一旦大家訂貨的款式并不能打動客戶的心,滯銷的情況自然也就發(fā)生了。
那缺貨是怎么發(fā)生的呢?也許兩種原因造成了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流行款式沒有把握準確,生產供應迅速調整的能力不足。訂貨會時,設計部門根據(jù)國際潮流設計的女鞋沒有被大家所認同,訂貨量較少,等到市場對某幾款女鞋反饋出極大的需求量的時候,生產線正在為加工其他款式鞋而加班,而渠道、分公司真正需要的款式訂單只能延后。等到訂單轉化成成品的時候,客戶已經轉向其他供應商那里了。
不管是產品生產過得導致庫存還是缺貨,其原因在與,信息失真,信息滯后,信息缺少共享。
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本源。那么是什么導致這種情況發(fā)生?
首先是需求的反映不真實,庫存周轉緩慢。代理商在訂貨時,缺少客觀性,對本地區(qū)的銷售庫存情況不是非常清楚,只是采取擴大訂貨批量的方式,來避免不同款式可能缺貨的風險。代理商的倉庫中積壓著三年的庫存,沒有消化掉,又在按照原有的作業(yè)方式進行訂貨,不斷的重復著“訂貨→部分銷售→積壓→再訂貨”的怪圈。
第二,門店單產不足,業(yè)務重點不突出。單店平均產出不到200萬(4億銷售額/200家門店),而成品庫存平均每家門店就有50萬。這還不包括其他代理商和店中店的庫存。每年30個款式,平均每個款式產出也就不到1500萬。
第三,信息反饋緩慢,訂貨周期長。沒有信息化支撐,計劃、預測、庫存報表以及銷售報告全部手工維護。月度報表的上報制度,對于快速變化的女士鞋帽市場來說,無疑是競爭力的極大損失。在進行生產計劃調整時,“現(xiàn)在數(shù)據(jù)都是靠人工盤點,數(shù)據(jù)靠人工輸入”,分公司對于渠道和零售端的庫存量反饋滯后,并且不準確,這對于計劃調整產生的作用不明顯。多生產就是多浪費!
第四,部門間缺少協(xié)同,缺少跨部門需求協(xié)調。公司內部,各個部門經理只對自己負責的一攤子業(yè)務負責。屬于“院墻主義”,只關注自身部門的問題,并不從公司整體供應鏈的角度出發(fā)來面對客戶需求。
第五,物流作業(yè)效率低下。成品鞋采取堆垛的管理方式,必須進行倒垛的方式進行撿貨。無法滿足小批量快速物流的需求。而多級物流分布,也使得物流庫存信息反饋不準確,速度緩慢。
最后,缺少對于積壓庫存迅速處理,回籠資金的管理政策和管理流程。積壓三年的成品仍然在倉庫中保存,一方面說明信息化水平低下,另一方面更是體現(xiàn)了各個部門對積壓庫存的漠視。
方案解決
通過借助IT技術來支撐自己對公司供應鏈的整體優(yōu)化。那么第一步應當如何入手呢?
可參照國外、國內優(yōu)秀的服裝廠商的做法,了解諸多最優(yōu)實踐,包含:和經銷商分攤庫存成本,為經銷商或者終端主動補貨,做到VMI;通過電子商務和經銷商的互聯(lián),由此獲取最為快捷和迅速的客戶需求變化??商岢鰧崿F(xiàn)終端庫存的最小化目標,并將供應鏈優(yōu)化的目標定在為經銷商、最終零售終端管理庫存,從而達到準確獲得客戶需求,及時補貨,并和渠道共同發(fā)展的目的。
首先,應開始內部供應鏈的優(yōu)化。
處理庫存積壓品,建立標準處理流程
第一步,盤點庫存,消滅過量生產、滯銷、積壓帶來的浪費。1億元積壓的貨物,產生了大量倉庫占用和倉儲成本,如果進一步下去,物流的流暢性根本無法保證。外租倉庫,只會使倉庫面積越來越大,而隨之而來的庫存積壓狀況依舊不能解決。所以第一步,鄭總應將倉庫中多年積壓的各款各樣的過時款式通過各種方式促銷,消化掉。一個途徑,可以將產品銷售給西部或者二三線城市經銷商,快速回籠資金;另一個途徑,可以將產品采取新老搭售,高折扣出售。借此機會,鄭總就建立了一個處理積壓庫存的管理制度。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