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奧康解讀企業(yè)危機產生的根源
2008年12月17日至19日,奧康集團代理商大會在其總部所在地溫州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近200名代理商精英參與盛會。據了解,此次大會以“人聚家興,財富共享”為主題,在一種家的其樂融融的氛圍中交流探討經濟動蕩下如何保持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實現(xiàn)財富共享。
從“危機”的產生看“合作共贏”
時下最流行的詞大概非“危機”莫屬。眾所周之,美國次貸危機已經導致全球經濟動蕩。代理商此次奧康總部之行,也想聽聽奧康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振滔對此次危機的看法,并藉此制訂09年的發(fā)展策略。
王振滔說,政治學有一個著名的悖論叫“公地的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有意思的是,這個悖論同樣適用于經濟學,且可以用來解釋美國次貸危機的發(fā)生:
代理商參觀鞋企奧康的制鞋車間
假定市場為多個商家所有,如果大家都只管獲取利潤,不顧市場規(guī)則,那么市場到最后必定崩坍,誰也無法贏利。如果大家達成一個協(xié)議,在市場規(guī)則下操作,以此保證市場的有序運行,那么如果有人趁市場出現(xiàn)“盲點”的間隙肆意破壞協(xié)議,違背市場規(guī)則運營,就可一家獨享許多利潤。
照此邏輯,如果每個商家都暗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人人都違背市場規(guī)則運營,金融危機當然“應運而生”,經濟動蕩自然“紛至沓來”。
“換句話說,個體的理性往往導致集體的非理性。所以在非常時期,加強代理商與公司的密切合作變得尤為重要。這需要公司和代理商在危機關口、在利益面前不能完全理性,而應站在財富共享的高度建立共贏市場。”
“消費是經濟復蘇的關鍵”
溫州龍灣片區(qū)的代理商鄭武平日在與消費者攀談之際,掌握了關于消費者和消費潛能的第一手資料。
他稱,目前消費者怯于消費,捂緊口袋想安度難關,消費市場因此疲軟。從而直接惡化了企業(yè)的生存環(huán)境,企業(yè)裁員或倒閉成為常態(tài)。大批失業(yè)消費者失去固定收入來源,帶動影響了更大范圍的不敢去消費或沒能力消費,如此“惡性循環(huán)”釀成更大苦果。
美國債券權威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公司(Standard&Poor'sRatingsServices)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受各國貨幣和財政刺激舉措以及更強的區(qū)域一體化趨勢影響,亞洲經濟可能在2010年前復蘇。香港中文大學郎咸平教授則悲觀地將此次危機后的經濟復蘇看作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按照代理商鄭武的分析,亞洲乃至全球經濟何時復蘇,并不單一的取決于國家經濟政策和區(qū)域性合作,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似乎更為關鍵。
美國公共經濟學家埃利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um)則認為,個體消費者通常是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的。她還指出,影響個體消費者選擇的因素包括預期的獲益等多方面,而預期的獲益時間越遙遠,其意義對個人來說越趨于零。按照多個專業(yè)機構和經濟界名流的分析,經濟復蘇至少需要1年以上。如此看來,目前個體消費者對消費意義的認識或趨近于零。
但反過來看,這趨于零的消費意識也即證明市場的巨大消費潛能。部分精明的代理商表示,如何給予消費者消費信心及增加消費動力將成為今后工作的重點。同時他們大都認為,“這個時期不宜盲目開店,而應深挖消費潛力,著力增加單店的銷售業(yè)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