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貶的辯證法
12月10日,中國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表示,面臨全球需求不振,政府應該考慮通過擴大人民幣交易區(qū)間并增加匯率彈性的方式來幫助出口。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就曾表示不排除通過人民幣貶值來幫助推動出口;12月1日央行在中美第五次戰(zhàn)略對話前夕,人民幣兌美元4天跌停;12月3日,國務院在金融“國九條”中提及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匯率等多種手段促進經濟發(fā)展。
人民幣的高調表演使得外界對于中國打算通過人民幣貶值來刺激出口的猜測愈加激烈,而人民幣貶值是否能夠真正的刺激出口?從人民幣相對各個幣種之間升貶的辯證關系中似乎可以看出端倪。
匯率就是純利潤
進入12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驟然下行。12月1日創(chuàng)下一年來最大單日跌幅記錄——下跌156個基點后,人民幣兌美元的市場交易價連續(xù)數日觸及央行規(guī)定的單日波動區(qū)間下限。已經強勢了3年的人民幣升值軌道似乎發(fā)生了改變。“中國的匯改并不意味著人民幣只可以單向升值,人民幣更應該進入的是一個雙向波動的區(qū)間。”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匯交易員在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表示,“而作為出口拉動型經濟,匯率政策對于出口的幫助無疑是最為有效和直接的。尤其是我們的主要貿易伙伴歐美現在正處于一年購物中最瘋狂的季節(jié)里,人民幣的短期貶值對于圣誕消費出口的刺激無疑是巨大的。”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在進出口貿易問題上,匯率的變化不僅意味著可以拉低商品的報價,增強出口商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也會帶來純利潤的增加。而以匯率變化方式增加貿易利潤,也遠遠要比政府通過動用財政資金上調出口退稅來救助出口企業(yè)更為直接有效。僅以2008年11月中國出口貿易額為例,11月中國出口額超過1000億美元,如果人民幣貶值為1%,那么企業(yè)的結匯收入將增加10億美元。中國的對外貿易額中有50%-60%是以美元作為結算貨幣的。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作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有20%-30%的中國外貿企業(yè)采取的是以歐元作為結算方式,歐洲經濟的衰退已使歐元在短期內兌人民幣貶值了20%。“在2009年上半年,在誰比誰經濟壞,誰比誰貶值狠的競賽中歐元仍處于弱勢當中。”中國農業(yè)銀行外匯交易員張志剛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因此這部分企業(yè)需要提前針對歐元的走軟做出適當的調整。
大宗商品可受益
人民幣近期除了相對于美、日以外幾乎所有國家的貨幣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升值,若按中國對外貿易的結構計算,人民幣有效匯率在2個月中已經升值了8%。這其中包括了眾多的大宗商品出口國。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韓偉森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像加拿大、澳大利亞、拉丁美洲等大宗商品的出口國近期采取了針對中國的貨幣貶值行動,中國4萬億刺激計劃為這些國家的大宗商品出口提供了市場,雖然人民幣相對于這些貨幣是升值的,但中國與這些大宗商品出口國都從中實現了各自的利益。”
而作為區(qū)域貿易的有益嘗試,中國與俄羅斯也在試圖使用雙邊本國貨幣作為貿易結算方式?,F在中俄兩國產品貿易的絕大多數合同是以美元結算的,此后貿易雙方再各自將美元轉化成本國貨幣,而兌換過程中的匯率損耗則由貿易公司自己承擔。如果考慮到雙方的貿易規(guī)模,這個在匯率上的損耗總和將是一個龐大數字。俄羅斯聯邦中央銀行副行長梅利尼科夫·維克托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雙邊貿易中互用本國貨幣結算,可以提高關于匯率的預測性,從而確保貿易結算的穩(wěn)定性。尤其是在目前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各國為了保證外匯儲備量,結算會出現延遲,用雙邊本幣結算的方式尤為可行。”從2006年5月起俄羅斯中央銀行已經開始公布人民幣兌盧布的匯率。在中俄邊境地區(qū)兩國銀行也開始了雙邊本幣的結算業(yè)務。近日俄羅斯銀行協(xié)會主席加列金·托蘇尼揚也表示,在2009年中俄的雙邊貿易就將開始使用本幣結算。
人民幣對中國負責
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人民幣匯率的每一次變動其背后所牽涉的利害關系錯綜復雜。如果長期處于不穩(wěn)定之中,將帶來外資迅速撤離、鄰國競相貶值貨幣、國際貿易摩擦加劇、被指責為操縱匯率等困擾。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通過美元自由貶值使得自己的外債減少了近1000億美元,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人民幣匯率出現上下浮動也應該是自由的。”但她也認為,由于全球經濟環(huán)境同時惡化,各國通縮所引發(fā)的支付問題將是國際貿易明年最大的難題。而僅憑匯率不能完全解決。她建議,中國政府可以仿照此次中美戰(zhàn)略經濟對話中雙方共同為貿易提供融資的做法,同自己的主要貿易伙伴之間建立一個“貿易支付基金”。通過政府對基金的操作可以在有效幫助本國有競爭力的出口企業(yè)渡過難關的同時,對自己的出口產品結構進行有效調整。
1998年中國對東南亞負責,承諾人民幣不貶值;2008年中國對美國負責,成為美國國債第一持有國。如今中國面臨的是8年來出口首次呈現負增長,這對一個出口占到GDP40%的經濟體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難關。在“保增長”的關鍵時刻,人民幣需要的是對中國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