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生產流程圖的編寫
服裝生產流程圖是服裝生產中不可缺少的文件資料,它是生產制造通知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生產流程圖可以清楚知道工序的安排和裁片的分配情況,方便車間科學、合理、高效地組織生產,起到計劃生產、編排與控制生產、分析工序、合理擺放設備等作用。另外,生產流程圖還是生產方法、生產程序研究、工序改良的重要依據。所以在生產前必須先根據工廠實際情況,編寫好生產流程圖,以確保生產的順利進行。
生產流程圖包括的內容有:開裁裁片;流程線;設備符號;工序序號;工序名稱;標準時間等。在編寫流程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工人的人數和分組的情況;設備的種類、數量和擺放的情況;制品的款式和生產要求;操作工序的明細分工;每日生產時間;并計算出各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各個工序所需的標準時間(即S.M.V)或所需的工人數量,從而得出該流程生產的日產量、實際工作時間、工人的平均工作時間和所需的標準工人人數。然后根據以上資料以大分科的生產流程方法編寫流程圖。
編寫生產流程圖時,首先要注明投產裁片的名稱,同時要求主線明確。一般以其中一種主要的裁片生產為主線,其余的零部件生產都匯總于主線。流程線以直線段表示,轉折線表示組件縫合的先后順序,如圖1所示。
生產流程圖上還包括工序序號、工序名稱、設備符號和各工序的標準時間。工序序號的編寫應先從主線上的工序入筆,并遵循先上后下、先主后次、先左后右的原則,由同一工人操作的工序用統一的序號。工序名稱就是該工序的操作名稱,要求簡明扼要,清晰明了。設備符號既可以沿用工廠以往的習慣識別符號,也可以重新設計新的符號表示,如圖2所示。
另外,生產流程圖內還必須列有一個設備符號的示意圖表,以便讀表人能一目了然,如圖3所示。
工序的標準時間是工人完成該工序所需的時間,一般按普通工人生產效率的平均值來測出每一個工序的標準時間(即S.M.V)。
工序的編排與合成以簡單、方便為原則。對于大量生產而言,工序分工越細,生產效益就越高,但品質也越難控制。在編排零部件的組件縫合時,要考慮組合生產的先后順序及其合理性??汕翱珊蟮墓ば蛞紤]工人技術水平、操作難易程度、產品質量控制和機械編排的合理性,以及前一個工序對后一個工序的影響程度。
每當生產款式有變化、原有生產線老化而無法適應目前的生產需求、機械變更或新設備的投入使用、工人人數有增加或縮減、廠房搬遷或擴大、產量需要提高或縮減等等,都需要重新編排生產流程圖,以便更好地平衡生產線,提高生產效率。
當然,同一個款式的服裝生產在各個工廠的生產流程中會有一些細微的差異。這主要因為各個工廠的機械設備、工人人數、技術水平等各方面的實際情況不同所導致。
圖4所示為男裝襯衫的生產流程參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