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人民幣“破7” 服裝玩具鞋企出口遇冷
昨日(17日),廣交會進入開展第三日。按往屆經驗看,正是采購客商高峰期顯現(xiàn)的開始。然而記者昨日走訪流花路展館發(fā)現(xiàn),以往廣交會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情景并未重現(xiàn),有的參展商甚至閑來無聊在手提電腦前玩起了游戲。一位參展商嘆氣說,“慘淡!客商比往屆開展第一天還少。”
紡織服裝企業(yè)面臨“三率兩價”壓力
由于今年前兩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僅增長5.7%,紡織服裝出口大省廣東更首現(xiàn)負增長,業(yè)內一度彌漫著濃厚的“悲觀情緒”。當大家還來不及為三月出口的飆升五成而欣喜,4月初人民幣升值就一頭栽進了“6”時代,再次令紡織服裝外貿企業(yè)陷入憂慮。
李克國說,現(xiàn)在服裝紡織企業(yè)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三率兩價”:匯率、利率、出口退稅率,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價格。
為了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企業(yè)普遍通過簽訂短期合同、鎖定遠期匯率的辦法來解決。也有企業(yè)采取了縮短合同履行期的辦法。
以歐元或者其他貨幣代替美元結算,也是呼聲較高的解決辦法之一。但汕頭紡織品進出口公司的謝經理認為,歐元一樣有風險。
相比之下,提價也許是最直截了當?shù)霓k法。李克國“悄悄”告訴記者,本屆廣交會上他們的產品報價提高了15%,通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后一般以提價7%左右成交,而代價就是,成交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三成。
但記者注意到,很多企業(yè)提價謹慎,幅度在3%到5%之間居多。
高志彥說,“對于提價,老客戶比較好接受,我們現(xiàn)在的策略就是先穩(wěn)住老客戶,盡量避免客戶流失。但要讓客戶認識到中國制造提價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需要一段時間。”
杭州的吳女士也說,現(xiàn)在寧可少接單,也不愿意虧本做。“采購商在挑生產商,其實我們也在挑優(yōu)質客商。”
廣東鞋企遭遇“反傾銷”困局
本屆廣交會上,同為廣東傳統(tǒng)出口商品的鞋類同樣遭遇“寒流”。東莞一家皮鞋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在與采購商談判時盡量爭取用非美元貨幣結算,如果采購商堅持用美元結算,9月份交貨的要漲價7%左右,年底交貨的要漲價10%左右。
提價面臨兩難僵局
與直接漲價不同,簽訂保值協(xié)議也是不少制鞋企業(yè)比較青睞的做法。由于與采購商簽的都是長期貨物合同,交貨時間基本上都在秋季以后,因此,在談判時她們盡量爭取采購商的諒解,在合同中約定保值條款,按照當前的匯率進行遠期結算,從而鎖定風險。
受人民幣升值等諸種因素的影響,靠提高產品價格來緩解經營壓力已經成為許多制鞋企業(yè)迫不得已的選擇。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中小制鞋企業(yè)的議價能力依然薄弱,他們面臨這樣的僵局:不提價,則企業(yè)利潤將進一步萎縮甚至虧損;若提價,將面臨失去客戶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