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擬出臺新法規(guī)收緊外資審查
主權財富基金以及其他海外投資者可能面臨美國監(jiān)管機構更加嚴格的審查。近日有消息稱,基于對國家安全的考慮,美國即將對外資審查制度進行更嚴格的調整。
將修改“10%股權免調查”條文
美國財政部有望在近期出臺新的法規(guī),規(guī)定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有權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低于“10%股權”門檻的外國投資進行調查。預計該法規(guī)的草案將于本月出臺。其最終版本出臺前,美財政部將根據民眾意見對其進行調整。
成立于1988年的Cfius,其設立的初衷是保障美國國家安全,與之配套的還有美國根據《1950年國防生產法》出臺的外國投資審批制度。后一制度起初并未對“國家安全”作出明確定義,但一般來說,美國政府會從是否影響美國國防生產能力、是否涉及美國國家安全領域的先進技術等來考慮是否批準投資項目。據現行規(guī)定,收購份額少于10%股權的小額外國投資,通常可以免于Cfius的國家安全調查。
不少專門處理跨國交易的律師認為,即將出現的改變在很大程度上可說是“標志性的改變”,因為調整之后的規(guī)定讓Cfius有權對任何規(guī)模的投資收購行為進行國家安全調查。在現行規(guī)定下,外國投資者若認為項目不涉及美國國家安全,則無需上報,但Cfius有權進行強行調查。
有分析稱,該調整同樣也反映出美國對外國政府控制的主權財富基金的政治敏感性在不斷上升。其實,早在2007年,美國就在《外商投資與國家安全法》中增加了關于國家安全方面的解釋,內容包括投資項目是否由外國政府控制、所涉及的技術是否對美國需要的關鍵性能源和資源構成影響等。為了不因“國家安全”問題而受阻,不少外國企業(yè)在投資并購時都會進行相應調整,包括減小并購規(guī)模,甚至放棄一些關鍵利益等。
因Cfius介入而失敗的收購案例不勝枚舉。今年3月,美國私人資本運營公司貝恩資本和中國華為公司被迫放棄聯合收購美國技術公司3Com,就是因為Cfius認為華為在該投資中占16.5%的股份,從而設置了重重障礙。
意在平息國會擔憂
外界對即將出臺的新法規(guī)冠以“細微但很重要”的形容,認為其將給少數股權投資者造成很大影響,而該調整的主要目的是平息國會對主權財富基金在美國市場投資的擔憂。
其實在早前,美國國會議員對外國主權財富基金大量流入美國市場反應并沒有那么激烈,他們認識到處于動蕩中的華爾街需要那些來自中東和其他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的刺激及支撐。國會中有一些聲音表示,在美國的絕大多數外國投資并沒有涉及國家安全方面的問題,這些外資對刺激美國金融市場、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增進美國和世界各國的貿易交流有積極意義,所以希望政府能夠建立一種“更合理而非更嚴格”的管理制度。
但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弗蘭克等國會議員認為,應該加強對外資的審查監(jiān)督,他們已經敦促美國財政部修訂規(guī)則,對主權財富基金采取謹慎態(tài)度,規(guī)范外資在美國市場的行為。
在最近的一封信中,弗蘭克稱美國財長保爾森應該澄清外國投資不能逃避Cfius出于國家安全原因的調查。此前,有外國投資者通過保持收購小于10%股份的方法,來逃避美國的國家安全調查。弗蘭克稱:“新的規(guī)定不能給出錯誤印象,即小于10%的股權投資能避免Cfius的國家安全調查。”
美國財政部拒絕在新規(guī)定出臺前發(fā)布任何評論,表示規(guī)定“仍在改動中”。但有業(yè)內人士表示,期望美國財政部能在草案中充分考慮弗蘭克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