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機電產品進出口總額突破1.2萬億美元
“企業(yè)以擴大規(guī)模、搶占市場為主旨的低價競銷嚴重,企業(yè)出口數(shù)量增長未帶來利潤同步增長;貼牌出口占絕對主導地位,渠道受控于人,產品價格受制于人;缺乏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糾紛不斷;出口品種過于單一,出口產品結構失衡等。”
2007年,我國機電產品對外貿易繼續(xù)穩(wěn)定增長,進出口總額達到12004.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下同)22.8%,凈增加2232.8億美元,占全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55.2%。入世以來我機電產品貿易規(guī)模迅速擴大,1.2萬億的年進出口額是入世前2001年(2393.1億美元)的5倍,年均增長30.8%;月均1千億美元則接近于1995年全年機電產品進出口總額(1030億美元);與2006年全球機電產品貿易量第二的德國(約1.08萬億美元)相比,2007年兩者相差預計僅在百億美元左右。2007年我國機電產品貿易在優(yōu)化進出口產品結構、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市場開拓等方面呈現(xiàn)新的特點,同時也面臨貿易順差過大、企業(yè)成本上升等制約因素,現(xiàn)將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一、機電產品進出口主要特點
(一)出口增長快中趨穩(wěn),進口增速先抑后揚,貿易順差增勢不減
2007年機電產品出口額7014.5億美元,增長27.7%,增速比上年略降1個百分點,在全國出口總額中占比為57.6%,提高0.9個百分點;出口凈增1520.3億美元,拉動全國貿易出口增長15.7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在多年的快速增長后呈穩(wěn)健增長態(tài)勢,27.7%的增速不僅高于全國出口2個百分點,且各月增幅中除2月份、3月份增幅偏離較大外,其它各月增長相對穩(wěn)定。在國際比較中,預計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機電產品出口國。
同期機電產品進口額4990.1億美元,增長16.7%,在全國進口總額中占比為52.2%,下降1.8個百分點。雖然進口增速比上年下降5.4個百分點,但從各月增速來看,表現(xiàn)為先抑后揚、穩(wěn)步提高的特點:上半年平均增幅僅為14.2%,下半年達到19%,提高4.8個百分點。在國際比較中,進口額仍將低于美國位于全球第二位。
機電產品順差依舊迅速增長,全年達到2024.5億美元,同比增長66.4%(2006年增長59.3%),占全商品順差額的77.2%。因國際產業(yè)向我國轉移、加工貿易迅速發(fā)展、固定資產投資效應釋放、經營主體增多體別是民營企業(yè)出口快速增長、進口替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自2005年1月以來的36個月中,機電產品出口增速大于進口增速的為33個,進出口額間的差距越拉越大,月度順差額不斷創(chuàng)新高,其中11月當月達到238.5億美元。
?。ǘ┲攸c產品中信息通信等電子產品發(fā)展放緩,機械類產品保持較快發(fā)展
入世后我國計算機、通信設備等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產品出口處于快速拓展期,曾一度保持50%以上的增長,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迅速提升。但近年進入成熟期后增速逐漸回落,增長開始與國際需求同步,2007年全年出口額最大的自動數(shù)據處理設備(1369.7億美元)增長1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0個百分點;通信設備(820.3億美元)增長19%,增幅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另外家電和消費類電子(721.5億美元)增長12%,電子元器件(486.5億美元)增長21%,增幅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
部分以自主生產制造為主的重工業(yè)化的機械和設備出口實力的增強成為出口持續(xù)增長的有利保障:電工器材(476.1億美元)增幅上升5個百分點達到39%;機械基礎件(276.2億美元)增長36%,增速與上年同期持平;汽車及零附件(261.9億美元)增長52%,增速提高13個百分點;另外,起重和工程機械、船舶、復印設備、集裝箱、農業(yè)機械、電動機和發(fā)電機等增長都在40%以上。
受國內需求、外商投資等因素影響,大類機電產品進口總體發(fā)展趨緩:2007年全年進口額最大的電子元器件(1649.6億美元)增長19%,增幅回落9個百分點;自動數(shù)據處理設備及零部件(432.6億美元)增長7%,電工器材(396億美元)增長19%,增速均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另外汽車及零配件(261.5億美元)增長27%,通信設備(197.5億美元)下降11%。從其他重點商品的進口來看,船舶和船用設備增長72%,印刷機械增長317%,發(fā)展較快;紡織機械、發(fā)電機和發(fā)電機組、鐵道和電車道機車、機械基礎件等增長20%以上;而金屬冶煉和制造設備、金屬加工機床、金屬軋機、家電和消費類電子產品等進口不同程度下滑。
(三)一般貿易增長快于加工貿易,貿易方式轉變步伐加快
從各貿易方式的增長看,前些年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同步快速增長的態(tài)勢有所轉變,一般貿易在各類機械和設備帶動下繼續(xù)快速增長:全年一般貿易出口額1905億美元,同比增長38.5%,高于加工貿易出口增幅15.4個百分點;進口額1382.8億美元,增長23.1%,高于加工貿易7.9個百分點。而加工貿易受國際產業(yè)向我轉移和國際需求放緩等因素影響發(fā)展趨緩,但仍保持出口主體地位:出口額4815.1億美元,增長23.1%,低于上年同期增速2.9個百分點,占比68.7%;進口增長明顯放緩,進口額2481.6億美元,增長僅為15.2%,低于上年同期3.5個百分點,占比49.7%。
(四)國有企業(yè)出口增長加速,外資企業(yè)仍保持明顯優(yōu)勢地位
國有企業(yè)出口增長加快,進口放緩:全年出口增長25.4%,增幅同比提高5.9個百分點;進口增長為12.7%,增幅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yè)出口、進口及順差額均為最大,但發(fā)展速度有所放緩:其中出口5083.8億美元,增長25%;進口3794.1億美元,增長16.1%;順差1289.7億美元,占全部順差的63.9%。民營企業(yè)發(fā)展尤其是出口依舊活躍,出口增長45.7%達到1026.5億美元,進口增長30.3%達到411.9億美元,順差為614.6億美元,占機電產品順差的30.4%。
?。ㄎ澹V東、江蘇和上海等地區(qū)為機電貿易主力,部分中西部省市快速增長
從機電產品貿易省市分布來看,出口方面東、中、西部地區(qū)占比分別為95.8%、2.3%和1.9%,進口方面東、中、西部地區(qū)占比分別為94.8%、3.1%和2.1%。從具體省市看,廣東、江蘇和上海分列前三位,三者出口總計占比70.3%,廣東出口額最大,出口2532.6億美元,增長23.8%;江蘇增長較快,出口1414.7億美元,增長26.9%;上海增長最快,出口985.2億美元,增長30.7%。三者進口總計占比70.8%,其中廣東進口1671.6億美元,增長18.8%;江蘇進口980.6億美元,增長13.4%;上海進口873.8億美元,增長19.8%。從其它省市增幅來看,出口中江西(增長88.7%)、新疆(增長74.2%)、湖南(增長71.5%)、吉林(增長57.9%)等6省市出口增幅超過50%,河北、湖北等7省增長超過40%;進口中寧夏(增長67.7%)、河北(增長49.2%)、湖南等增長超過30%;青海、西藏、甘肅等8省市進口有所下降。
?。┡c北美貿易發(fā)展趨緩,與部分新興市場貿易迅速增長
2007年全年我機電產品對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三個重點市場出口占比分別為45.95%、24.32%和21.77%,總計達到92.04%;而對拉美和非洲貿易額雖然有限,但保持了非常迅速的增長勢頭,增幅分別為44.9%和43.2%,市場開拓力度不斷加大。機電產品出口的十大市場分別是歐盟(1546.7億美元)、美國(1437.1億美元)、香港(1368.9億美元)、東盟(517.3億美元)、日本(485.9億美元)、韓國、臺灣省、印度、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總計占比86.8%;其中對印度、俄羅斯增長十分顯著,分別增長77.7%和85.2%,對歐盟、韓國增長在30%以上,對美國和日本增長較緩,分別為15.4%和15.3%。另外出口超過1億美元且增長超過的45%有墨西哥、烏克蘭、哈薩克斯坦、阿根廷、埃及等36個市場,出口市場多元化的格局不斷加強。
同期機電產品進口中,自亞歐北美進口增長均放緩,總計占比98.73%:其中自亞洲進口占比接近四分之三,為75.15%,增長16.6%;自歐洲進口占比15.77%,增長20.3%;自北美洲進口占比7.81%,增速降為9.2%;同期自拉美和大洋洲進口增長較快,分別增長23.9%和42%。機電產品進口的十大來源地分別為日本(891.5億美元)、中國(755.5億美元)、歐盟(737.8億美元)、臺灣(695.8億美元)、東盟(669.6億美元)、韓國、美國、香港、瑞士和哥斯達黎加,總計占比達到98.2%;其中自哥斯達黎加進口增長最快,達到31.9%;自第一大進口來源地日本進口增長14.2%,發(fā)展略緩;自歐盟進口增長相對平穩(wěn),增幅為19.3%;自美國進口相對較慢,增長8.9%。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