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被動升值壓力陡增
美聯儲大刀闊斧75個基點的降息舉動令中美利差開始“倒掛”,3.5%的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已經低于4.14%的中國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專家表示,這將帶來一增一減兩個變化,首先境外套利資金流入中國所能獲得的無風險投資回報率有所增加,人民幣被動的升值壓力可能會增加;昨日的即期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就以7.2350的中間價首破7.24關口,創(chuàng)下了匯改以來的新高。但是同時,出于利率平價考慮,先前人民幣升值幅度曾受中美利差幅度的無形制約,以后這一“擔憂”可能會相應淡化。
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
周二,美國宣布大幅調低聯邦基金利率75個基點至3.5%之后,不僅帶來了國際市場美元兌主要貨幣之間的迅速反應,也令中美利率一舉扭轉了此前的美國利率高于中國利率的情況,出現了“倒掛”局面。與4.14%的國內銀行1年定期存款利率相比,3.5%的聯邦基金利率較其低處64個基點。
對于流入中國的境外套利資金來說,“中美利差倒過來無疑會讓他們在獲得人民幣升值部分利益的同時,還穩(wěn)賺利差部分。”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表示,這樣的轉變無疑會增加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商業(yè)銀行的外匯交易員也指出,從昨日中間價的表現來看,美聯儲降息的消息已經得到了“發(fā)酵”。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7.2350,這是人民幣首次突破7.24關口,單日的漲幅為206個基點。
減弱:中美利差制約力
除了對市場短時波動產生影響,中美利差的“倒掛”對于市場判斷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也有著重要的線索意義。“匯改初期,中美利差對于人民幣年度升幅的參考意義還比較大;但從去年上半年開始,這種理論就已經逐漸淡化了。”上述交易員指出。
按照利率平價,兩個貨幣之間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之間的差距應當等于兩國之間的利率差距。具體到中美之間,人民幣遠期匯率所暗含的年度升值幅度應當與美元利率高于人民幣利率的幅度相等。在2007年之前,市場因測算當時中美之間的利差約為3%,便普遍預測人民幣的年度升幅會保持在3%附近,因為這樣一來“熱錢”可能會無利可圖。同時,為維持這一利差,央行的加息空間也受到了制約。
但是在美聯儲去年下半年開始降息以來,受國內通脹壓力增加等因素影響,中美利差這一懸在頭頂的無形重物,其威懾力開始消減。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不能說中美利差的制約作用在減弱,但是出于這方面考慮的權重確實在削弱。”交易員指出,“這從人民幣不斷加快升值的進程就可以看出端倪。”
不過,在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中,中美利差的逆轉確實出現了一些干擾作用。劉煜輝指出,中美利差“倒掛”會制約央行在采用利率政策時的施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