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展中國家也對我反傾銷 我企業(yè)亟需轉變觀念
- 中國產品自1979年首次遭遇外國傾銷指控,至今已受到各國和國際組織600多起指控,位居全球之首。隨著中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所占份額越來越大,不僅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對我出口產品頻頻發(fā)難,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事件也越來越多,如秘魯對中國的鞋類、土耳其對中國的硫化橡膠、巴基斯坦對中國的瓷磚及南非對中國的玻璃纖維制品等。專家指出,中國企業(yè)對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發(fā)起的反傾銷案的應訴率很低,我們不能因為貿易額小就對那些來自發(fā)展中國家的反傾銷案件掉以輕心。
中國商品頻繁成發(fā)展中國家反傾銷調查對象
過去5年,中印兩國年貿易額從35億美元迅速增加到180億美元,到2015年雙邊貿易將有望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然而近幾年開始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印度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行動越來越多。在2005年到2006年間,印度對中國的青霉素藥品、橡膠助劑、熱軋板卷等產品進行了反傾銷調查,幾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
今年6月起,印度政府決定對中國的絲綢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印度中央絲綢委員會秘書巴斯卡表示,對于從中國進口的每米重20克到100克范圍內的絲綢,海關將規(guī)定每米2.09至6.15美元的“參考價格”,低于這個價格的商品將按差價征收巨額關稅。該“最低限價”比中國絲綢的平均出口價格高30%至40%,因此將對許多面向印度出口的國內絲綢企業(yè)帶來巨大沖擊。其實印度早在1年前就曾對中國的絲綢產品發(fā)起過反傾銷調查,當時涉及金額高達1.8億美元,波及到100多家企業(yè)的出口,是印度近年來對中國發(fā)起的最大的反傾銷案件。
巴西是一個貿易保護主義比較嚴重的國家,當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大量涌入巴西市場時,巴西以保護國內廠商的利益為由,對外國產品實行反傾銷、反補貼和貿易保障措施。截至目前,巴西的反傾銷措施絕大多數都是針對中國產品的,涉及玩具、眼鏡、除草劑和電熨斗等20多種,征收的進口稅在30%至80%之間,有的甚至高達100%以上。但大多數中國企業(yè)都沒有應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