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西裝馬夾前后面料不一樣?
- 是不是有很多人疑惑為什么馬甲前后的面料是不一樣的?
后面的面料使用的是里料,所以很多人在疑惑是不是定制店在偷工減料。具體為什么會這樣,請聽我一 一道來!首先我們要先了解馬夾的相關(guān)歷史:
指揮家 尼基施·阿圖爾Nikisch Artúr
西裝背心起源于16世紀(jì)的歐洲,穿著方法跟今天的一樣。背心的主要功能就是保暖并便于雙手活動。如今,背心在原有功能和意義上延伸出更多的種類和花樣。不同長度、不同款式、不同面料質(zhì)地以及不同的搭配方式為背心這個小主題帶來了大作為。在最近幾年里男士背心本身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在不經(jīng)意間亦如百花齊放了。
一、東服西鑒
Shah Abbas
追根溯源,西方的背心的流行也是源于東方,背心是由從伊朗王二世Shah Abbas的宮廷前往英國的訪問者帶來的,其原形是有袖子的,并且長于內(nèi)衣的服裝。
查理二世
1666年10月7日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將背心作為皇室服裝確定下來。從政治觀點上來是為了反對法國文化對英國的影響,以簡單的著裝來抵制凡爾賽的奢華風(fēng)格。那時候的背心是由黑色面料和白色絲綢里料通過簡單的裁剪的前扣式服裝。從國王開始,穿著背心的流行在大眾中普及開來。如今我們不難從很多描寫阿拉伯文化的文藝作品中看到小背心和燈籠褲以及長袍的搭配,這便是有典故的。
二、革新典范
17世紀(jì)西洋馬甲甚至有長袖的,后擺長至膝部,開衩,又名燕尾馬甲。
1770年的馬甲式樣
1780年的馬甲式樣
1780年以后背心的形制將衣身縮短與西裝配套穿用。西裝背心現(xiàn)多為單排紐,少數(shù)為雙排紐或帶有衣領(lǐng)。其特點是前衣片采用與西裝同面料裁制,后衣片則采用與西裝同里料裁制,背后腰部有的還裝帶襻、卡子以調(diào)節(jié)松緊。
1786年的馬甲式樣
到18世紀(jì)90年代,馬甲成為西方男子的主要服飾。當(dāng)時甚至還流行穿雙馬甲,黑色絲絨馬甲襯里,白色凸紋織物馬甲套外,有錢人更用寶石做扣子。一時馬甲和領(lǐng)帶成為紳士階層顯示風(fēng)度的標(biāo)志,不同場合穿不同馬甲,在家就餐和赴宴、散步和訪客所穿的就截然不同。
愛德華七世
三、馬甲前后面料為什么不一樣
西裝三件套
19世紀(jì)隨著西裝的風(fēng)行,馬甲成為西裝的必備品,選料和工藝也愈加精美,西裝馬甲成為西方上流社會的象征。 19世紀(jì)末20世紀(jì)初英國愛德華七世國王建立了西方男性正裝著裝的規(guī)范,西服三件套的形制被確立下來,西裝背心便成為男性日常生活中常見而又較為正式的著裝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