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馬故事繼續(xù)講,德國可讓你向往?
異國他鄉(xiāng)故事第二彈
本期繼續(xù)分享奔馬裁床的故事。從他們的字里行間可以真切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間的沖擊與融匯,理解與包容以及文化融合過程中滿滿的感動和溫暖。熱心的“老爺爺”、“小姐姐”
裁床事業(yè)部 戰(zhàn)略文化部 粱燕
因為工作的原因,與德國生產(chǎn)人員、市場人員、研發(fā)人員產(chǎn)生了很多的交集,與他們一起經(jīng)歷的些許事情讓我感受到了暖暖的人心。
Ernst Hirschle先生
可郵件還未起草完畢,就聽到了一陣敲門,原來是Ernst先生親自來核對我是否收到了所需的資料,還熱心的跟我講有什么其他需要的盡管來找他。那一刻,心頭暖暖的。很小很小的事情,他卻親自跑一趟,讓我感覺:德國同事好熱心!
事情雖小,但足以暖人心,工匠精神見于細微之處
收集奔馬一些古老零部件作為展廳的展品,我來到了車間,深入車間內(nèi)部,我找到了一個正在專注工作的“老爺爺”,看上去大概有60歲,他是Manfred Krehl先生。待我描述完我的需求之后,他似乎有所理解,他用一些簡單的英語跟我講,另外一個車間有一名更加資深的員工,對老產(chǎn)品了解頗深,我便想著只要告知我大概位置,我去詢問便好。
“陌生”的德國朋友
裁床事業(yè)部 戰(zhàn)略文化部 李文燕
初來德國,除了滿眼的新奇和興奮,當然,還有對陌生環(huán)境的害怕和擔憂。但正是因為他,我們口中的“老孟”、“孟爺爺”,盡管他才50多歲,但大家對他的親密,以及他對我們的照顧,都讓“孟爺爺”這個稱呼“馳名中外”、“家喻戶曉”。
圖中左數(shù)第二“孟爺爺”
在來德國出差之前,就對他的“美名”耳熟能詳,凡是去過德國出差的中國人,都對他贊賞有加。但第一次面對面的自我介紹,還是讓我有些緊張,大學的口語訓練畢竟有限,加上對這位“陌生”的朋友不太熟悉,說話結結巴巴??伞懊蠣敔敗眳s一直耐心的聽完我的介紹,用一種我不說完堅決不打斷的誠懇的眼神,就這樣完成了我們的首次見面。記得有一次,我需要編制德國員工的人員信息表,需要很多人力資源方面的信息,便去找他討教。他十分的樂意,明明工作非常的繁忙,卻直接放下手頭的工作,熱心的回答我的問題,為我解釋每一個信息表中的專業(yè)名詞,以及德國人力資源方面的法律規(guī)定,讓我對公司的制度和體系,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
飲食文化差異
德國人愛面包,而我卻愛家鄉(xiāng)的油條豆?jié){、美團滴滴
而我,在異國他鄉(xiāng)想念著家鄉(xiāng)的油條豆?jié){,美團滴滴,卻也不得用種類繁多的面包填飽肚子,倒也算是殊途同歸。
就是這雙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援手”,讓我對德國的感受有了溫度。說他是“陌生”的朋友,是因為我們素未相識,卻一見如故。他的熱情幫助和悉心照顧,讓我在這偌大的陌生環(huán)境,感受到了踏實,也感受到了友愛,也讓我對每次的出差多了幾分的期待和開心。
這位對世界永遠抱有善意和熱情的“陌生”朋友,感謝有你~~
我與德國的不解之緣
裁床事業(yè)部 戰(zhàn)略文化部 于建芳
我在德國待了7年,最美好最熱血的青春揮灑在德意志的土地上。在一個陌生的國家生活,可以給人一個深刻的國際化視野,這個視野可以開啟思考問題的新視角和引發(fā)思想的碰撞,這樣的經(jīng)歷會塑造并豐富一個人的人格。
大部分人對德國的印象是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悠閑的生活節(jié)奏,但真正生活其中也會看到陽光下的陰影。德國人不像南歐人那么熱情、開朗,他們內(nèi)斂、安靜,但他們的社交禮儀非常到位。出入推拉門,走在前面的都會為身后的人撐著門,遞到手里才放開,而身后的人也會說聲謝謝。他們在正式社交場合有很強的時間觀念。教授有固定的受訪時間,看病要提前預約,公共汽車發(fā)車與到每一站都有時間表。
德國人很喜歡做計劃,基本每個人都有一個小記事本,甚至他們在一年的開始就已經(jīng)把這一年什么時候休假安排好了。在公司工作的時候,可以看到每個同事一年的大概安排,這樣可以知道他什么時候在公司,可以找到他。德國人習慣了提前安排一切,并讓其井然有序。
漢堡小鎮(zhèn)
我與奔馬的緣分起于2010年,從北部熱鬧繁華的漢堡來到這個南部的小鎮(zhèn),一開始心里還是有點落差的,但是慢慢地愛上了小鎮(zhèn)的安靜和淳樸。奔馬所在的小鎮(zhèn)是在德國很有名的自然風景保護區(qū),風光怡人。南部人相較北德的人要保守一些,但是在工作中,相處時間長了,同事之間也很融洽,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用心的付出必然會得到用心的回報。
德國老匠人帶來的感動
裁床事業(yè)部 戰(zhàn)略文化部 張艷
中國和德國有6個小時的時差,為了更好地和奔馬中國公司交流和對接,德國奔馬規(guī)定上午7點上班。和往常一樣,總是有很多德國員工來的比上班時間早,一到公司,可見德國員工打完上班卡后,就陸續(xù)到公司樓下的小廚房里去,先接上一杯咖啡,才開始展開一天的工作。
說到這里,也許會想到,中國的早晨六七點,肯定在早餐店里面,吃著熱氣騰騰的各式餐點,喝著香醇可口的豆?jié){,然后趕著上班早高峰去上班。但是在德國,到了上午9點,才是他們的早餐時間,大家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早餐,有的聚集在公司門口的長凳上,一邊享受陽光的觸摸,一邊享受自己的面包;有的聚集在小廚房里,一邊喝著美味的酸奶,一邊和同事們聊著趣事。他們用15分鐘的時間享用早餐,也將這15分鐘的時間,在上午忙碌之后放松小憩一下,更好地投入工作。
早餐時刻
在德國奔馬,有很多員工在奔馬干了一輩子,有的更是祖孫三代都在奔馬工作,我的任務就是挖掘老工匠的故事。
他已經(jīng)為奔馬的研發(fā)事業(yè)做了42年的貢獻,15歲來到奔馬,他進行了為期3年的學徒生涯;在德國教育雙軌制的體制下,服完兵役后回來,選擇繼續(xù)學習,考取國家類水平技能證書,一路成長為現(xiàn)在奔馬電控專家,在他簡單卻又厚重的職業(yè)生涯中,我們?nèi)滩蛔「袊@,這是一位創(chuàng)造德國品質(zhì)的工匠,他的簡單和專注讓他成為奔馬技術的核心人物。在如今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越來越快的趨勢之下,這種務實、簡單和專注,值得我們珍視。